1936年8月,抗联的耿忠团长面临了一个异常棘手的问题。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后,团里突然有了30多名伤员,其中几位伤势极为严重,急需立刻手术处理。让人头疼的是,唯一一个能做手术的医生,不仅身份扑朔迷离,甚至有可能是日军的间谍。让他动刀,意味着将战士们的生命置于极大的风险之中;但不让他做手术,重伤员将可能失去生命。究竟是选择冒险,还是眼睁睁看着战士们死去?耿团长在这生死抉择中,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焦虑。
那么,这名医生到底是如何来到抗联的呢?耿团长又是如何做出决定的?这背后,究竟发生了什么呢?
故事要从黑龙江富锦县兴隆岗的一个中年财主杜某说起。杜某年约五十,几年前丧偶,直到1935年秋天,才通过媒人介绍娶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,名叫媚儿。媚儿年方二十,温婉贤淑,老杜对她宠爱有加,夫妻感情深厚。乡邻们纷纷称赞杜财主福气深厚。然而,命运往往捉弄人,半年后,媚儿突然患病,时常高烧不退,病情严重且无明显好转。杜财主焦虑不安,四处求医,然而两个月过去了,妻子的病情不仅未见好转,反而日益加重。
展开剩余82%无奈之下,1936年3月,杜财主决定在城里张贴寻医告示,悬赏一万元,重金求医。消息一出,很快就有一名自称哈尔滨来的年轻医生前来应诊。这名医生果然医术不凡,几服药下去,媚儿的病情竟然奇迹般地好转。一个星期后,媚儿的病几乎痊愈,杜财主对这位医生感激涕零,特意设宴款待他,还想将医生留在家中多住几日。
然而,正当宴席正酣,几名粗壮汉子闯了进来,抬着一位伤员,强迫医生立刻进行治疗。杜财主不满,责问道:“谁能这么不讲规矩,来找医生就不能先等会儿?”其中一位汉子冷冷回应:“人命关天,吃饭重要,还是救命重要?”杜财主仍不满地说道:“治病可以,先把钱拿来。”领头的汉子则火爆回应:“没钱!”“没钱就请出去!”话音刚落,气氛一度剑拔弩张,场面陷入了僵局。
此时,医生沉默开口:“杜先生,不要再争了,还是赶紧救人吧。”说着,医生迅速上前检查伤员,发现这位病人小腿肚上正在大量出血,显然是遭遇了枪伤。这一发现让医生心中一紧,因为枪伤往往意味着这人可能是土匪,甚至是敌人的间谍,治疗这样的伤员,无论如何都会面临极大的风险。然而,医生毫不犹豫地决定立刻为伤员手术,迅速取出子弹并包扎伤口。
手术过程中,医生意外从伤员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,细看之下,是抗联三军在富锦一带的登记表。手术结束后,几名汉子抬着伤员离开时,还不忘客气地表示:“有机会一定报答。”然而,医生心中的疑云并未解除。
不久之后,抗联三军的汤旺河密营迎来了一名年轻人,他不断在周围打听抗联的驻地。因其举止可疑,战士们将其带到了团部,并交由耿团长审问。经过一番询问,这名自称王耀均的青年透露,他来自辽宁铁岭,原本在哈尔滨开诊所,祖辈三代都是医生。面对耿团长的疑问,王耀均解释道,自己不满日本人的暴行,决定投身抗联,来帮助抗日。
尽管王耀均的话似乎并无大错,但耿团长依然心存疑虑。特别是在那个年代,医生的身份无疑是非常高贵的,王耀均这样一位年纪轻轻且医术高超的医生,是否真心想为抗联效力,还是另有所图?为此,耿团长进一步询问王耀均他治疗的战士名字、所属部队等,但对方始终没有回答出具体信息。
尽管如此,耿团长深知抗联部队严守保密,无法通过这些问题来推翻王耀均的说法。而此时,密营里的伤员正急需医生的救治,特别是一些重伤员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耿团长决定暂时留下王耀均,在核实他的身份的同时,也让他为部队治伤。然而,随着抗联与日军的持续激战,王耀均逐渐成为了抗联的常驻医生,工作异常繁忙。经过几番考虑,军长赵尚志同意让王耀均留下,并建议配一名助手,以确保万无一失。
然而,随着一次严重的战斗爆发,团里突然有了30多名重伤员,情况异常紧急。耿团长终于做出了决定,亲自要求王耀均立下军令状,确保手术顺利进行。尽管王耀均心中有些忐忑,但在这样的紧急时刻,他毫不犹豫地签下了军令状。
手术过程中,意外发生了。由于失血过多,一位伤员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突然休克。耿团长看到这一幕非常愤怒,几乎失去了理智,冲过去一巴掌打在王耀均的脸上,并将手枪顶在了他的头上:“如果我们的伤员有事,你走不出这间屋!”王耀均感到万分委屈,眼泪在眼眶中打转,但他没有反驳,依然全力以赴完成了手术。幸运的是,手术最终成功,伤员成功脱离了生命危险。
事后,耿团长找到王耀均向他道歉,王耀均平静地回应:“换了谁都会着急,人命关天,谁能不急呢?”然而,耿团长依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对,于是询问他有什么要求。王耀均当即回答:“我有两个要求,一是成为抗联的一员,二是加入共产党。”
1936年底,王耀均的第一个愿望实现,他正式成为抗联的战士。三年后,他成为了预备党员,耿团长也成了他的介绍人。王耀均不止医术高超,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中医背景,为抗联制备了许多草药治疗枪伤和冻伤,极大缓解了部队的医疗困难。
1940年11月,日军突袭了抗联的战地医院,王耀均奋勇作战,打死了三名敌人,自己也负伤。但在撤退过程中,一颗飞来的弹片打中了他的左腿。王耀均昏迷过去,被附近的老乡救治并藏匿。最终,他被发现并再次被捕,但依然没有屈服。在日本的高压下,王耀均坚信自己能够反抗,甚至在狱中成功越狱,继续领导抗日斗争。
1943年,王耀均领导的游击队与日伪军展开激烈对抗。虽然身负重伤,但他依然坚守抗日阵地,直至最终被敌人杀害。王耀均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“不屈不挠,舍生取义”。他本可以享受安逸的医生生活,却选择为民族解放奉献一生,正因为有无数像王耀均这样的英雄,中华民族才不会屈服于外来侵略,始终屹立不倒。
发布于:天津市国内股票配资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